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湖南临澧县属于哪个市(湖南 常德市临澧县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5 08:36:22    

临澧县,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,位于湘西北,澧水中下游,地处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,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24。2023年末,临澧县常住人口为36.61万人。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,是国家商品粮、棉、油基地县,湖南省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。

历史沿革

邑地古为荆楚之域。春秋战国属楚。秦赢政三十六年(公元前211年),隶黔中郡慈姑县。西汉罢荆州黔中郡置武陵郡,罢慈姑县置零阳县,属之。三国吴永安六年(公元263年),析武陵郡地置天门郡,隶零阳县。

西晋武帝太康四年(公元283年)立临澧县,属天门郡,隋唐(公元581年后)并入澧州澧阳县。[ 西东晋隶属未变。南朝宋天门太守零阳县;齐、梁隶天门郡,分属澧阳、零阳县;西魏元廓二年(555),罢天门郡,置石门郡,隶之;陈隶石门郡,分属石门、零阳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,罢石门郡、隶澧州;大业三年(607),升澧州为澧阳郡,改零阳县为慈利县,分属澧阳、慈利县。

唐武德二年(619),复澧州;开元二十一年(733),隶山南东道澧州澧阳郡。五代隶澧州,分属澧阳、慈利县。宋乾德元年(963),属荆湖北路澧州澧阳郡澧阳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,改隶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,分属澧阳县、慈利县;至正二十四年(1364),改路为府,隶荆南道澧阳府。

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隶常德府;洪武廿九年(1396),隶岳州府,属湖广行省上荆南道岳州府澧州慈利县。

清康熙三年(1664),改隶湖南省岳常澧道澧州直隶州;康熙九年(1670),隶岳常澧道;雍正三年(1725),隶岳州府;雍正七年(1729),裁九溪卫、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,始设县,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,县城设裴家河(今城关镇地)。民国3年(1914)1月,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,乃取壤联澧水之意,改称临澧县,废府州,隶武陵道;民国5年(1916),撤武陵道,改隶湘江道;民国11年废道,仅存省、县二级;民国25年5月,临澧划入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(署治慈利);民国29年4月,湖南省设十个行政督察区,隶第四行政督察区(区治常德)。

1949年7月24日,临澧和平解放,隶常德行政公署(中间称专员公署);1988年5月,地改市,隶常德市至今。

1996年,临澧县面积1209.6平方千米,人口42万人。辖8个镇、9个乡:城关镇、太浮镇、四新岗镇、合口镇、佘市桥镇、修梅镇、停弦渡镇、新安镇、九里乡、文家乡、陈二乡、杉板乡、杨板乡、官亭乡、柏枝乡、烽火乡、望城乡。县政府驻城关镇。
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临澧县常住总人口411971人,其中,城关镇46430人,合口镇44417人,新安镇44099人,余市桥镇22416人,太浮镇14420人,四新岗镇19849人,停弦渡镇21234人,修梅镇23421人,杉板乡15128人,文家乡14219人,陈二乡15205人,柏枝乡25841人,烽火乡21618人,望城乡21745人,扬板乡21501人,官亭乡22212人,九里乡18216人。

2002年,临澧县辖8个镇、9个乡;22个居委会、318个村委会。

2004年末,临澧县总人口434076人。辖8个镇、9个乡:城关镇、合口镇、新安镇、佘市桥镇、太浮镇、四新岗镇、停弦渡镇、修梅镇、杉板乡、文家乡、陈二乡、柏枝乡、烽火乡、望城乡、杨板乡、官亭乡、九里乡。

2019年3月6日,中央宣传部、财政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公布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(第一批)》名单,临澧县在其中。

行政区划

临澧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四个等级,第一级——县中心城镇,为临澧县县城(含安福镇、望城乡、太平开发区);第二级——重点建制镇,包括新安(含官亭)、合口(含九里)、四新岗(含陈二、太浮);第三级——一般建制镇,包括停弦(含杉板乡北部),修梅(含杨板)、佘市(含杉板南部、文家)、烽火(含柏枝);第四级——集镇,共8个(望城可不列入集镇之中)。

临澧县辖8个镇、9个乡:安福镇(原城关镇)、合口镇、新安镇、佘市桥镇、太浮镇、四新岗镇、停弦渡镇、修梅镇、杉板乡、文家乡、陈二乡、柏枝乡、烽火乡、望城乡、杨板乡、官亭乡、九里乡。

2015年,临澧县辖刻木山、烽火2个乡,佘市桥、太浮、四新岗、修梅、停弦渡、新安、合口、安福8个镇。

区划详情

截至2020年,临澧县下辖2个街道,7个镇,2个乡,安福街道 ,望城街道 ,合口镇 ,新安镇 ,佘市桥镇 ,太浮镇 ,四新岗镇 ,停弦渡镇 ,修梅镇 ,烽火乡 ,刻木山乡 。

地理环境

位置境域

临澧县位于湘西北,澧水中下游,东、西、南三面环山,东邻津市,南接鼎城、桃源,西与石门毗邻,北抵澧县,地理坐标位处东经111°24’~111°49’,北纬29°17’~29°46’。南北长57.5公里,东西宽32.5公里,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24,占全省总面积的0.57%。

气候

临澧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。气候温和,热量丰富,无霜期长,冰冻较弱;日照充足,春季寒潮频繁,秋季寒露风活跃;雨水充沛,但分布不匀,春末夏初雨水集中,并多暴雨,伏秋干旱常见;四季分明,季节性强。

县境西北有刻木山和澧县太青山等为屏障,致使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,越山后下沉,产生“焚风”效应,减湿增温;中部有东北至西南向的铜山、古老山构成的“马蹄形”;南部有古老山、太浮山、太阳山(鼎城区境)、七姑山、阮山等形成的“撮箕口”;西部有水成桠与太浮山形成的“狭山口”。冷空气易从沔泗洼、张公庙、佘市桥三个迎风口入侵、堆积、加强,形成县内北高南低的独特地方性气候。

一气温北高南低。县境历年平均(系指1959-1985年的平均数,下同)气温:北部17.1-17.3℃,中部16.4℃,南部16.5-16.7℃;极端最低气温,北部-13℃,中南部-15.7℃。

二是常德市低温中心。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6.4℃,较周围各县、市、区年平均气温低0.1-0.4℃;历年旬平均气温除8月上旬至9月中旬高于邻近县、市、区0.1—0.4℃外,其余各月均低,极端最高气温,比北面的澧县低2.2℃,比南面的鼎城区低2.5℃。

三多大风天气。历年出现8级以上大风,平均每月0.8天,比邻近的澧县、桃源县多0.2天,比慈利县多0.7天。

四年平均降水相对率小,雨季结束较迟。年降水平均相对率为13-14%;比桃源小4-13%;且地域差异小,年降水量较稳定;雨季平均结束日期在7月5日,最迟在7月27日。

截至2022年9月25日,湖南省临澧县等68个县市区累计雨量突破当地历史同期最少纪录。

自然资源

临澧县是全国、全省重要的商品粮、棉、油生产基地。森林覆盖率38.2%。矿产资源丰富,已知矿种23种,矿点94处,尤以非金属矿产最为突出,石膏、硅砂、膨润土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,石灰石、陶土、原煤等矿藏数量可观,开采利用价值很高,特别是石膏储量近50亿吨,居全国第4位,湖南省第1位,素有“非金属矿之都”的美誉。

森林资源

2003年,临澧县林业用地面积48183.2公顷,占全县总面积的40.0%,其中有林地23408.8公顷,活立木总蓄积78.2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34.3%。

1994~2003年期间(据《临澧县“十五”(2003年)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》记载)全县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,林业用地增加5534.7公顷,增长13.0%,森林覆盖率增加3.7个百分点;全县活立木总蓄积净增长10.4万立方米,增长15.3%,林分蓄积量增长12.6万立方米,增长了21.8%;同时,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发展迅猛,杨树无蓄积林分面积达5066.0公顷,2008年全县杨树总蓄积量可达46.2万立方米。

矿产资源

临澧县处于洞庭湖盆地与雪峰山构造带的过渡地带,贮存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。县境内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、灰岩、石煤、陶土、膨润土、硅白土、矽砂、烟煤、矿泉水、铁矿、锰、粘土、砂石和建筑石料15种矿产。

到2001年底,全县共发现矿产地50处,矿产21种(含亚种);探明储量的有6种,矿产地16处,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(合口石膏矿),大型1处,小型矿床14处;列入《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》的矿种有3种(亚种4种),在列入平衡表的4处矿区(床)中,特大型矿床1处、大型矿床1处,小型矿床2处。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异常丰富,是湖南省有名“非金属矿之乡”,石膏资源居全国第4位、湖南省第1位、长江以南区域第1位,探明储量21亿吨,资源量30亿吨。

交通运输

临澧位于湘鄂走廊、洞庭之滨、常德近郊,南接常(德)益(阳)长(沙)经济走廊,北邻湖北宜(昌)荆(州)沙(市)沿江经济带,西倚张家界旅游经济区,东属环洞庭湖经济圈。方圆500公里区域内有省级城市5个,地(区)级城市53个,县(区)级城市358个,人口约2.2亿。207国道纵穿南北,S304省道横贯东西,枝柳铁路、石长铁路、洛湛铁路、常荆高速穿境而过,距常德桃花源机场60公里,距张家界国际机场200公里,澧水、道水通江达海。特别是县乡公路四通八达,通乡通村公路全部硬化,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、通达各乡镇和常德的半小时交通网。

2017年,临澧县汽车保有量88847辆,其中民用汽车85600辆,营运汽车3247辆,其中载客汽车455辆,载货汽车2792辆。

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55.4公里。其中,国道77.5公里、省道209.3公里、县道338.9公里,乡道680.7公里、村道1149公里。城区路网建设共投资2.9亿元,先后启动了14条道路建设,改造了7条小街小巷,其中金峰东路、王家河路、九龙路、灵泉路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。

民间艺术

竹马灯

竹马灯也是一种地花鼓,表演形式,区别在于它所用的曲牌完全是戏曲曲牌。我县的竹马灯一般均采用花鼓戏音乐,配有演唱戏文。 竹马灯一般由两男一女表演,一个须生,一个小生,一个旦角,各人右手执一根马鞭,“骑”在纸糊篾扎的“马”上“马”的缰绳,做着“马儿”碎步小跑的动作,沿“纱爬拐”的路线(即横8字)作循环穿行,边跑边唱。

蚌壳灯

蚌壳灯有几种表演形式。一种是一男一女(举蚌壳的除外)表演。女的装成小旦,躲在蚌壳内,时开时合,甚为漂亮,称她为蚌壳精;男的装扮成打渔郎,头戴草帽,肩背渔篓手执渔网,称他为打网的。这种蚌壳灯每当互相发现后,彼此表示惊喜与爱慕,做一些互相挑逗,表达男情女爱的动作,最终以渔郎网到蚌壳精如愿以偿而表演结束。另一种蚌壳灯则有一个扮演鹬鹤精的演员,与蚌壳精相斗,在表演时则是互相想办法如何逮住对方,最后鹬鹤啄到了蚌壳精,蚌壳精则夹住了鹬鹤的嘴,互相都不能逃脱,在相互挣扎时,被渔郎一网双收。表现为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的意境。

历史文化

地名由来

‌临澧县的地名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七年(1729年),当时该地被称为安福县。到了民国三年(1914年),安福县改称为临澧县‌‌。

地方名人

临澧的名人有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、开国元勋林伯渠、文学巨匠丁玲、两院院士黄宏嘉、沈绪榜等。

丁玲纪念馆

相关文章

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金太阳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8